糖友不可不知的几种运动误区!
运动能够降低体重、减少肥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还能改善心理状态。
但如果运动不合理,踩中以下误区,有可能会对血糖控制造成不利影响。那么常见的运动误区有哪些呢?快来看一下吧!
1、空腹运动效果好
有些糖友会有这样的疑问:我空腹血糖高,是不是早上空腹运动能让我血糖下降得快一些?空腹运动会消耗脂肪,这样运动是不是就有助于我减肥呢?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空腹运动有可能会导致低血糖、心慌、乏力、多汗,以及强烈的饥饿感。长期低血糖有可能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如记忆力减退、运动能力下降、反应迟钝等。
2、运动强度越大控糖作用越好
有些糖友认为运动强度越大,控糖效果越好,越有助于减重,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
强度过大会刺激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儿茶酚胺等对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对糖尿病的控制十分不利。剧烈运动还容易导致肌肉损伤。
3、运动时间越长减脂效果越好
有些糖友认为运动时间越长,消耗的热量越多,减脂效果越好。
但其实运动效果的好坏,不仅要看时间,更要看强度,时间长也不等于强度高。过度运动容易出现肌肉拉伤、肌肉劳损、关节损伤等问题。
4、降糖药物发挥最大效应时与运动叠加 更有助于控制血糖
部分糖友认为在降糖药物发挥最大效应时进行运动,能够快速地将血糖降至正常水平。这种做法有害无利,容易导致低血糖,造成运动损伤。
5、拉伸没有任何作用
有些糖友认为拉伸不是正式运动,没有效果。
拉伸能够提高肌肉血供和柔韧性,避免韧带和肌肉等软组织损伤。运动后不进行拉伸,立即坐下休息,储存在下肢骨骼肌的血液,不能通过肌肉收缩回流至心脏,有可能会造成血压降低、心慌气短、头晕眼花等症状。
6、运动后大量出汗或肌肉酸痛才达到运动效果
很多糖友追求运动时出一身汗或者运动后肌肉酸痛,认为出汗越多、肌肉出现酸痛才能得到充分运动,但其实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
大量出汗会导致体内水分丧失,从而导致抽筋、电解质紊乱等。运动中应及时补充水分。
运动效果与身体酸痛程度没有必然联系。如果运动后身体的酸痛感明显,不一定意味着运动效果好,也可能是动作不当或者过度运动造成的。
7、集中时间运动效果棒
有些糖友平常要上班,没时间运动,将运动集中在休息日,把一周的运动量都在休息日补齐,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研究表明运动间歇超过3天,已经获得的胰岛素敏感性会降低,运动效果及积累作用就会减少。间歇时间过长,每次运动就相当于重新开始,很难保证运动效果,也不利于对血糖的控制。
来源:开封市中医院糖尿病科
编辑:任卫英 审核:荣强
- 上一篇
漯河市卫健委举办全市医学重点(特色)专科现场答辩评审会
为进一步推动漯河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按照“三名联动”战略要求,根据2022年全市卫生健康重点工作安排和“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7月24日,市卫健委在漯河医专二附院门诊楼501会议室成功举办全市医学重点(特色)专科现场答辩评审会。市卫健委四级调研员冯青柱参加会议并讲话,市卫健委医政医管科全体人员,全市各申报单位主管院长、医务(科教)科长、申报专科学科带头人,评审专家组成员共150余人参加会议。
- 下一篇
巨脾+出血,漯河市中心医院肝胆胰脾团队微创手术解决病痛!
近日,漯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二病区(肝胆胰脾外科)在科室负责人韩彦华的带领下,自主完成一例“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的手术,绕开传统的开腹手术,通过微创方式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大”,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和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