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参与起草的国内首个《自体骨组织库》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10月17日,由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立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骨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牵头制定的国内首个《自体骨组织库》团体标准(T/FDSA 0079—2025)在上海海上论坛关节外科发展与趋势大会开幕式后正式发布。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作为标准参与起草单位,由髋关节外科诊疗中心主任陈柯代表医院登台领证,标志着该院在骨科骨资源规范化管理领域的专业实力获得全国同行高度认可。

此次发布的团体标准,直指我国骨科临床的核心痛点。数据显示,我国每年骨缺损或功能障碍患者超600万人,其中400万人亟需植骨治疗,而关节置换术中大量健康自体骨却因缺乏规范流程被当作医疗废物处理,与临床“无骨可用”的困境形成尖锐矛盾。
作为深耕骨科领域的百年名院,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全程参与标准起草论证,结合临床实践经验,重点完善了自体骨收集、处理、储存全流程规范。标准明确要求采用-196℃气相液氮深低温储存技术,确保骨组织可长期保存且保留生物活性,同时建立全环节追溯体系,既解决了骨资源浪费问题,又消除了传统植骨的免疫排斥风险。
“这项标准的落地,让‘变废为宝’的自体骨技术有了全国统一的‘操作手册’。”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髋关节外科诊疗中心主任陈柯在现场表示,“未来我们将率先践行标准要求,让骨缺损患者享受到安全、经济、高效的植骨治疗。”
此次《自体骨组织库》团体标准的发布,为我国自体骨植骨治疗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和质量准则。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作将以具体行动让标准“落地生根”,切实为骨缺损、关节翻修患者提供更安全、经济的治疗选择,让百年正骨的诊疗服务更贴合患者需求。
来源: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